• 视点 | 林倩、刘长新:事实存疑,应让走私偷逃税额就低不就高
  • 作者:    日期:2024-03-18

存疑有利于被告,是刑事司法中的事实认定规则,主要功能是认定某项事实的证据不足,或者不能够排除合理怀疑时,应当做出有利于被告的评价,在司法实践中,也被称为“疑罪从无”、“罪疑从轻”或“罪疑惟轻”等,是人权保障原则在刑事司法中的具体体现。 


在走私普通货物案件中,偷逃应缴税额是关系到定罪量刑的重要事实,而应缴税额受走私行为实施时的税则、税率、汇率和完税价格等诸多因素影响,所以,准确核定偷逃税额,不但是一个客观事实问题,也是一个法律事实问题,更是一个业务技术问题,走私普通货物案的争议和怀疑多聚焦于此。因此,存疑有利于被告原则经常适用于走私偷逃应缴税款的认定中,如果应缴税款的事实存疑,就应当按照有利于被告原则,采取就低不就高的方式予以认定。


本文结合几起走私案例,探讨下存疑有利于被告原则在应缴税额认定中的具体适用。


案例1、吴某勇等走私进口鹿制品案(成交价格存疑)


简要案情:2011年至2018年3月间,被告人吴某勇等人以隆某公司、深某公司的名义,通过伪报品名、夹藏、低报价格等方式向海关申报进口鹿制品,偷逃税额人民币91,008,942.54元。


在核定涉案低报价格走私鹿制品的计税价格时,有600票货物并未查获原始发票,办案机关综合被告人供述及在案书证,以每公斤10美元作为“境外最低成交价”。其中,被皇岗海关查获的534120181411012391号报关单项下的鹿角等货物,虽然吴某勇供述其采购价格大概是每公斤12美元,但是,海关还是根据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则,按照“境外最低成交价”对该票货物计核应缴税款。


律师分析:完税价格主要取决于走私货物的数量和单价,而实践中查获全部走私货物贸易单证的难度较大,经常需要根据涉案的会计账册、资金流向等间接证据综合认定成交数量和价格,那么,各类间接证据的证明力,都会导致完税价格的事实认定存疑,在这种情况下,应当从有利于被告角度认定走私货物数量和价格。在案例1中,只有被告人供述2391号报关单项下的货物采购价格是12美元,办案机关没有查获对应的原始发票,也没有其他证据可以印证,所以,若将12美元作为走私货物的真实成交价格,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没有达到“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办案机关根据存疑有利于被告原则就低认定成交价格为10美元。


案例2、陈某侯等人走私出口废钢案(计税价格存疑)


简要案情:2017年5月至8月,被告人陈某侯联系某国际船舶代理有限公司郭某军,委托该公司以低报价格的方式从佛山市南海区三山口岸申报出口废钢铁15票,共重6344.57吨,偷逃应缴税款人民币858,068.45元。


该案中,船运公司对出口废钢铁收取了码头操作费、出口文件费、出口封条费等费用,这些费用如果产生于越过船舷阶段,则应该从完税价格中扣除,但在实际操作中,上述出口杂费产生于何阶段无法准确界定。最终,按照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则,办案机关对出口杂费予以扣除,并提请海关关税部门重新核定偷逃税款。


律师分析:海关对进出口货物的计税价格,有法律规定的审定标准,不是贸易中所有的费用都可以计入计税价格。以出口货物为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审定进出口货物完税价格办法》第40条规定,货物运至境内输出地点装载后的运输及其相关费用、保险费不计入出口货物的计税价格。而案例2中,出口杂费是否属于“货物运至输出地点装载后”的费用,关键是看这些费用的产生时间,以船舷为界,越过船舷之前属于“装载前的相关费用”,计入出口货物的计税价格;越过船舷之后就属于“装载后的相关费用”不计入计税价格,如果已经计入计税价格的就应当予以扣减。办案机关无法查实出口杂费的产生时间,属于认定事实存疑,应当从有利于被告的角度,将其作为扣减项从计税价格中扣除。


案例3、陈某珠等走私普通货物案(适用税率存疑)


简要案情:2015年7月至2019年11月,被告人陈某珠伙同他人偷运日本饼干、可乐、益力多等食品饮料进境,并通过租用拱北口岸真品市场和新丰商场的无号店铺,代收、代售前述走私进境货物,经海关计核,其涉嫌偷逃应缴税款人民币1,321,806.26元。

涉案走私进境的食品、饮料无法确定其具体品名、型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相关规定,涉案的食品、饮料中,进口税率最低的为果汁(税则号2009901000,关税税率5%,增值税税率13%,消费税税率0)。办案机关根据有利于被告人原则,将走私货物全部按照税率最低的果汁进行偷逃税款计核。


律师分析:我们可以从举证责任的角度,来理解存疑有利于被告原则。在走私案件中,查明走私货物的原产地是准确适用税率的前提,而证明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在控方,如果控方无法举证涉案货物原产地需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海关总署关税征管司关于对原产地不明的涉嫌走私违规货物计核偷逃税款问题的复函》就规定:“在办理走私案件时,海关对证明案件事实负有举证责任,如原产地不明且办案部门举证不能,则应适用优惠税率计核偷逃税款,如果同时存在最惠国税率和暂定税率的,应优先适用暂定税率计核税款”。


除了原产地之外,商品归类、走私时间等事实也是税率适用的依据,商品归类不同,或者走私时间不同,适用的税率就不尽相同。案例3就涉及商品归类问题,由于办案机关无法确定涉案食品、饮料的具体品名、型号,那么也就不能进行客观的商品归类并确定对应税率,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就应当由办案机关承担,做出有利于被告的认定,按照同类商品的最低税率计核税款。


案例4、东莞某电子商务公司走私普通货物案(适用汇率存疑)


简要案情:被告单位东莞市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从事货物的代理进出口业务,被告人杨某公司的实际负责人。2017年4月,杨某通过网上询价的方式来制作虚假申报资料,以低报货物价格、少报货物数量等方式通过物流公司向海关申报进口缝纫机针等货物三票。经海关关税部门核定,被告单位涉嫌偷逃的应缴税款为人民币1,003,087.69元。


公诉机关指控的偷税数额是按照海关总署规定的走私实施时的上一个月固定时期的汇率计核的,偷逃税额为1,003,087.69元,根据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100万以上属于情节严重,但如果按照走私行为实施之日(申报之日)的汇率计核偷逃税款,则偷税数额在100万元以下,不属于情节严重。最终,法院按照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则,认定辩护人提出的偷逃税数额为998,793.73元成立。


律师分析:存疑有利于被告是一项事实认定规则,不是法律适用规则,也就是说只有对事实存在合理怀疑时,才能适用存疑有利于被告的规则。案例4中,公诉机关指控税额所适用的汇率,是符合海关总署相关规定的,从法律适用角度并无不当。但是法院并没有将汇率问题简单作为法律适用问题处理,而是作为事实认定问题进行综合评判,根据存疑有利于被告的原则,在指控适用汇率和辩护适用汇率中,就低认定,降档处理,有效避免量罚过重。


作者简介


林倩


高级权益合伙人


林倩,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国际贸易与海关业务中心总监、海关法律业务部主任,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公众号“老林说法”撰稿人,《老林说法》专著作者,进出口贸易和海关法律业务领域专家型律师。擅长走私犯罪辩护、海关纳税和行政处罚争议解决,以及贸易合规咨询等法律业务。历年执业期间,林倩律师先后为多家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企业,提供了进出口货物的商品归类、特许权使用费和转移定价等纳税争议解决的法律服务,为海关行政处罚争议解决提供了法律服务;在棉花、木材、成品油、海产品、动物食品、电子产品和固体废物等商品领域,为低瞒报价格、边民互市贸易、跨境电商和携带违禁品等走私犯罪案件提供了优质的刑事辩护法律服务。


手机:13801367532

邮箱:linqian@deheheng.com


刘长新


高级联席合伙人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高级联席合伙人,二十多年海关和律师工作经历,执业领域为国际贸易与海关业务,专注于重大走私犯罪辩护、企业进出口合规、海关行政处罚及争议解决等法律事务。


手机:13051200333

邮箱:liuchangxin@deheh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