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斌:元宇宙法律篇(四十三)——元宇宙下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场景的发展
  • 作者:    日期:2022-11-28

元宇宙是继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之后的第三代互联网,能够给用户带来从二维的平面视觉、听觉体验进展到包含空间性维度的三维沉浸式、交互式立体体验,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多感官维度体验,是人类未来的数字化生存方式。该数字化生存并不是和现实世界分离,也不是和现实世界平行的虚拟世界,而是以虚实融合的方式形成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相互映射,形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新生活方式,提升人的体验、效率和更多无限可能。元宇宙应当是一个拥有海量用户创作内容、物理世界和社交关系的数字化呈现、原生于数字世界的虚拟资产价值显现、三维沉浸式体验、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相互映射的经济系统,在该经济系统中人们可以劳动、创作获得回报,可以投资、交易获得利润,形成与现实世界类似甚至一样的经济文化繁荣。虚拟现实(含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合,融合了仿真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现已广泛运用到军事、工业、游戏、文化旅游等领域。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了元宇宙中的虚拟世界,并以虚实融合的方式形成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相互映射。


一、虚拟现实(含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相关政策


2016年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大力推进虚拟现实等新兴领域创新。2016年11月,《“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应大力发展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型软硬件产品,促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加快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成像、裸眼三维图形显示(裸眼3D)、交互娱乐引擎开发、等核心技术创新发展。2017年10月,工信部印发《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7年)》,虚拟现实五大核心技术入选。2018年12月,工信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19 年 11月,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将“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列入“鼓励类”产业。2020 年 3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动 5G 加快发展的通知》,指出:推广5G+VR/AR、赛事直播、游戏娱乐、虚拟购物等应用,促进新型信息消费;鼓励基础电信企业、广电传媒企业和内容提供商等加强协作,丰富教育、传媒、娱乐等领域的4K/8K、VR/AR等新型多媒体内容源。2020 年 12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门发布《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推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区块链等信息技术革命成果应用普及,深入推进旅游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旅游业发展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列入数字经济重点产业。


2022年11月1日,工信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体育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行动计划》指出:虚拟现实(含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前沿方向,是数字经济的重大前瞻领域,将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产业发展战略窗口期已然形成;以虚拟现实核心软硬件突破提升产业链韧性,以虚拟现实行业应用融合创新构建生态发展新局面,以虚拟现实新业态推动文化经济新消费,为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文化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在工业生产、文化旅游、融合媒体、教育培训、体育健康、商贸创意、智慧城市等虚拟现实重点应用领域实现突破,做优“虚拟现实+”内生能力,强化虚拟现实与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叠加“虚拟现实+”赋能能力。


二、虚拟现实(含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技术发展


虚拟现实(含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合,融合了仿真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VR是狭义的虚拟现实,其完全屏蔽遮挡用户的眼睛,利用三维建模等技术模拟构建一个三维动态虚拟世界,使用虚拟现实设备在用户眼里呈现三维动态虚拟世界,且仅有虚拟世界,完全遮断了真实的物理世界,再提供视觉、听觉以及触觉和嗅觉的感官模拟,给予用户完全沉浸式的体验。AR是增强现实,其并不屏蔽遮挡用户的眼睛,只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模拟仿真技术在真实物理世界上叠加了一些计算机生成的虚拟影像,让用户在看到真实物理场景时同时看到虚拟影像,该超越物理现实的感官体验只是增强用户对真实物理场景的感知,并不像VR替代用户对真实物理场景的感知。MR是混合现实,呈现在用户眼里的是一种将真实的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融合后产生的新可视化情景,该可视化情景能够和真实的物理世界进行实时交互,这是VR、AR所不具备的。虚拟现实(含增强现实、混合现实)具有沉浸性、交互性、临境性的特点,沉浸性是虚拟现实的最主要特点,指用户在虚拟世界中产生触觉、味觉、嗅觉、运动等感知,身体心理完全沉浸在虚拟世界中;交互性既包含头显平台、交互外设等外部设备与内容之间的交互,也包括多用户在虚拟世界中之间的交互;临境性是指沉浸性和交互性所带来的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虚拟现实中,“设备”和“内容”是相辅相成的两大组成部分,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01、内容


《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指出:突破多模态数据采集生成技术,重点发展几何、物理、生理、行为等高度拟真的三维建模技术。推进8K分辨率及以上、高动态范围、宽色域、高帧率全景拍摄、高性能拼接缝合、多相机同步、虚拟现实视频与平面视频混合制作等关键技术研发。发展头部追踪和声场旋转技术,提升虚拟现实节目的声音体验。突破六自由度摄制、沉浸式音频、全息视频采集制作、渲染引擎、虚拟化身以及基于位置服务的三维数字空间体验等强交互内容生产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向元宇宙时代的发展,数字内容也逐渐从图片、视频等二维形式向虚拟现实等三维形式升级。“虚拟现实+”内容已经在游戏、工业制造、社交、文旅、教育、娱乐、医疗健康、电影电视、零售业等应用领域广泛使用,并为元宇宙中的虚拟世界提供大量的素材。“虚拟现实+”内容服务属于虚拟现实产业链核心,“虚拟现实+”内容已垂直到新闻报道、体育赛事、影视动画、游戏社交、短视频等融合媒体内容制作领域,“虚拟现实+”内容的生产和创作决定了元宇宙虚拟世界的可持续发展。“虚拟现实+”内容创作不再局限于VR虚拟建模场景,现在也逐渐发展到具有更多丰富交互内容(包括手势交互、脑机交互等)、图像深度的实景采集创作场景,模拟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功能,实现其形象化、立体化、可视化表达。同时,还需大力发展云化虚拟现实线上服务平台、基于用户地理位置服务的增强现实运营平台,推动建立高效、优质、安全的虚拟现实业务运营平台与配套新型基础设施,实现内容聚合、分发、支付等功能。


02、设备


《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指出:发展一体式、分体式、车载式、云化终端等多形态虚拟现实设备,优化终端体积、续航、散热、画面质量、智能感知等指标,研发可裸眼观看、沉浸式还音的视音频系统装置,研发3D化、实时性、多任务虚拟现实操作系统。提升手机生成与显示虚拟现实内容的能力。加大面向虚拟现实的配套感知交互产品推广。


虚拟现实(含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核心器件包括芯片CPU、GPU等,声音传感器、图像传感器、眼球追踪器、动作捕捉传感器等,显示屏及其驱动模组,光学镜头、衍射光学元件、三维建模模组等光学器件,通信模块等。交互是沉浸感的重要影响因素,交互的输入可以是眼睛、声音、手势以及心灵感应,交互方式包括语音交互、手势交互、眼动追踪、脑机交互等。裸眼3D,是指利用两眼具有视差的特性,不需要眼镜等设备直接呈现给用户具有空间感的立体影像。全息投影技术,可以直接将光线投射在空气、玻璃等上方,呈现给用户具有空间感的3D立体影像。


虚拟现实VR,在用户眼里呈现完全的三维动态虚拟世界,并提供视觉、听觉以及触觉和嗅觉的感官模拟,给予用户完全沉浸式的深度体验,并不适于随时随地使用,因此VR设备朝着一体化的方向推进,而分体式VR很是少见;另外,完全虚拟的VR内容需要硬件的深度支持,VR头显倾向于采用一体化设计。传统的VR头显需要通过线缆连接PC或者是其他外部设备,现在通过信号发射器把HDMI信号发射到VR头显上实现无线传输,也可以通过VR眼球追踪模组,或通过VR头显中的高通处理器完成运算。VR可穿戴设备,可将化学物质存储在设备中,通过皮肤下方的传感器模拟感知冷、热、痛等触觉,实现沉浸式感受。VR相机让人们从图片上的平面视觉转向了立体的三维,能够同时采集深度和彩色信息,能够进行多点多角度的扫描拍摄得到完整的三维数据,实现用户的沉浸式感受,比如多角度看房等。动态可变焦镜片,可根据个人视力和场景变化实时调节屈光度,解决因近眼显示技术问题带来的“眩晕感”。


增强现实AR,并不屏蔽遮挡用户的眼睛,只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模拟仿真技术在真实物理世界上叠加了一些计算机生成的虚拟影像,对屏幕和硬件的整合要求不高。AR眼镜很难在镜框和镜腿内集成强大的运算及电力,因此AR眼镜大多选择了分体式的设计思路,定位为可随身携带并使用的产品,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辅助。AR眼镜通常通过线缆或者适配器连接上手机、平板或者电脑,让手机、平板或者电脑承担强大的运算单元,可以在用户眼前投射出“浮屏”用于观看视频并操作;或者通过手机等设备识别和判断并将虚拟信息叠加在以识别物为基准的某个位置,同时显示在手机等设备屏幕上,比如:将家居的虚拟信息叠加在房间;或者将手机屏幕作为AR世界的入口,用户可以用手进行空中绘画等操作;或者采用红外光传感器追踪手势,用手势识别模块识别手势并实现与AR交互。为了替换手机形成一个独立形态的内容生态圈,类似“AR眼镜+Station”的产品组合不再需要手机,其可以利用云上算力也可以让“Station”为AR眼镜提供全部算力。


三、虚拟现实(含增强现实、混合现实)应用场景


《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指出:在工业生产、文化旅游、融合媒体、教育培训、体育健康、商贸创意、智慧城市等虚拟现实重点应用领域实现突破,做优“虚拟现实+”内生能力,强化虚拟现实与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叠加“虚拟现实+”赋能能力。面向规模化与特色化的融合应用发展目标,深化虚拟现实在行业领域的有机融合,推动有条件的行业开展规模化应用试点。


01、虚拟现实+工业生产


围绕重点垂直行业领域,推动虚拟现实和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支持虚拟现实技术在设计、制造、运维、培训等产品全生命周期重点环节的应用推广,强化与数字孪生模型及数据的兼容,促进工业生产全流程一体化、智能化。支持工业企业、园区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优化生产管理与节能减排,实现提质增效降本。发展支持多人协作和模拟仿真的虚拟现实开放式服务平台,打通产品设计与制造环节,构建虚实融合的远程运维新型解决方案,打造适配各类先进制造技术的员工技能培训新模式,加速工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工矿企业可以将工作场景进行仿真建模,“戴上”VR眼镜的机器人能够精准定位完成工作任务;可以将设备内部结构进行仿真建模,维修人员可以在VR虚拟世界中对设备的具体构造、维修区域、故障点进行有效探查,进而准确快速对设备进行维修。工矿企业工作人员可以佩戴AR眼镜观察设备、产品实景,与多位远端专家连线共享投射到浮屏上的各种信息(包括AR标注、图片、文档等),用语音交互等形式在虚实融合共生空间里完成设备的生产制造、装配、检修、运维等环节。AR 眼镜同时还可以接入内窥镜、移动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脑机接口等,可灵活拓展并广泛应用于医疗、教育等应用场景。


02、虚拟现实+文化旅游


推动文化展馆、旅游场所、特色街区开发虚拟现实数字化体验产品,让优秀文化和旅游资源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活起来”。开展行前预览、虚实融合导航、导游导览、艺术品展陈、文物古迹复原等虚拟现实创新应用,鼓励一二级博物馆、具有条件的旅游活动场所设置沉浸式体验设施设备。


文物馆和博物馆现在开始上线AR导览服务,文物不再是冷冰冰的而是有温度的、可感知的历史,文物在用户的AR眼镜中实现动态修复并开始变得鲜活,并给用户讲述当年的历史;古生物在用户的AR眼镜中开始复活变得栩栩如生,并与用户之间可以通过语音或手势进行交互。“虚拟现实+景区旅游”的应用形式已不再局限于VR虚拟建模,现在更倾向于采用720°高清全景拍摄、实景采集、三维数据、构建沉浸体验等形式再现景区实景全貌,游客可以戴着AR眼镜欣赏美景、品尝美食,进而让游客可以在元宇宙中沉浸式旅游。


03、虚拟现实+融合媒体


推广虚拟现实全景摄像机、三维扫描仪、声场麦克风、裸眼沉浸式呈现等设备,探索新型导演叙事、虚拟拍摄技术,在新闻报道、体育赛事、影视动画、游戏社交、短视频等融合媒体内容制作领域,推动广播级高品质、大众化低门槛虚拟现实数字内容同步发展,以虚拟现实技术助力广播电视及网络视听业态更新,支持建设虚拟现实音视频专区与影院,探索基于虚拟化身等新形式的互动社交新业态。


虚拟现实新闻报道由传统的第三人称变为第一人称叙事手法,采用主观真实的价值立场,让受众通过虚拟现实的世界中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产生相应的真实感受和体验,最终实现产生高度的情感认同,比如:全景虚拟现实记录报道“9·3”大阅兵场面等。另外,新闻媒体可以利用航拍、VR全景等技术手段将自然山水、生态环境、城市面貌、秀美乡村等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呈现给用户城市发展、乡村振兴等发展路线,讲述社会发展的故事。


04、虚拟现实+教育培训


在中小学校、高等教育、职业学校建设一批虚拟现实课堂、教研室、实验室与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面向实验性与联想性教学内容,开发一批基于教学大纲的虚拟现实数字课程,强化学员与各类虚拟物品、复杂现象与抽象概念的互动实操,推动教学模式向自主体验升级,打造支持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沉浸式新课堂。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推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2.0”,支持建设一批虚拟仿真实验实训重点项目,加快培养紧缺人才。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AR技术将杜甫、唐伯虎等大家请进课堂,与大家同堂吟诗作画;可以在课堂上感知祖国的美好河山,领略春夏秋冬四季的美好风景;可以用AR技术虚拟三维立体物体,展开各式情景教学;可以用虚拟分身到美洲、欧洲等地,与当地居民开展外语情景对话;可以观看动植物种子是如何发育、成长,实地了解各种动植物;可以用虚拟分身穿越到大唐,去领略大唐盛世;可以直观地观看光线、电力等传播轨迹,使实验现象更加直观、明确,增强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力;可提供任意旋转和放大缩小的地球仪,实现平面与立体情境的自由转换,清晰、直观地观看具体详细的地理事物分布情况。制作VR培训虚拟场景,用户可以模拟驾驶、医学手术、急救、体育等操作规程,反复操作训练,实现职业培训。


05、虚拟现实+体育健康


聚焦“大体育,大健康”发展需求,面向体育用品、运动设施、健身软件及平台,推动虚拟现实终端及内容兼容适配,支持虚拟现实落地户外与室内、有氧与无氧、单人与多人、休闲与竞技等多元体育运动领域,推动虚拟现实在训练、赛事中的应用,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数字化、智能化、沉浸化的新型体育运动解决方案,构建大众健身新业态。推动虚拟现实在医学教育、临床诊治、康复护理、成瘾戒断、心理辅导、关怀探视、手术导航等场景应用落地。


体育训练对场地、器材、天气等的要求比较高,利用VR虚拟现实训练系统可以让用户不受经费、空间、时间等各种限制,获得与真实体育运动一样的感受和体会,增强体育运动的各项技能,并能有效避免高难度动作可能带来的伤痛;同时还能与世界顶级运动员同台训练,并获得先进的技术指导和现代体育理念;另外,还可以根据所检测的数据制定合理的康复治疗方案,对受损的运动功能进行康复性训练,对其下一步运动作出指示和引导。全景相机和VR虚拟现实可以打造虚拟手术室,增加医学院学生和临床医学生的见习机会,佩戴VR眼镜也可以实践手术练习手术技巧。将AR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外科手术等场景时,可以增强显示患者相关病例特征,便于医生查看患者的身体状况,准确确定手术位置实施精准手术。使用MR混合现实技术应用于外科手术等场景时,可以将虚拟器官影像与实际器官重合,准确确定病症部位,然后有助于精准实施手术。


06、虚拟现实+商贸创意


在智慧家装、虚拟看房、大型会展、时尚创意、视频会议、远程办公、智慧商圈、外卖零售等领域,落地推广一批虚拟现实技术支撑的典型案例,发展线上线下同步互动、有机融合的商贸活动体验新模式,打造商贸新场景、新业务。


VR全景看房已广泛运用到房地产销售租赁等商业活动,将小区园林景观、周边配套设施、户内构造实时呈现在用户眼前,全面立体直观的凸显房屋的优点,大大提升了用户真实直观的体验。VR看车,可以快速进行各类车型的试驾,增强用户的驾驶感受。餐厅AR营销,客户在候座或点餐时,可以虚拟进入厨房实时观看餐饮的制作。虚拟人可以在网上店铺进行推介,并开启直播,给予用户完整的购物体验。AR增强现实技术用于新零售行业时,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低成本的虚拟试用服务,提高消费者的购物体验。用户使用虚拟试衣镜时,镜子内会出现一个无限贴近用户本人的虚拟用户,可以快速试“穿”各式服装;使用未来试妆镜时,通过摄像头识别人脸进行虚拟口红试色;购买家具时,可以将家具增强显示在房屋内,查看尺寸、颜色与自己家里的风格是否相符。


07、虚拟现实+演艺娱乐


搭建常态化的虚拟现实线上演播摄制播出环境,支持舞台艺术、综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优质资源网络展演,开展沉浸式业态体验落地推广活动。探索观众与表演区新型互动方式与适合线上观演的原生线上演播内容,打造虚实融合的“超级现场”沉浸体验。推动虚拟现实在娱乐行业应用,丰富虚拟娱乐体验内容,提升线下娱乐的数字化水平和体验感。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融入了AR增强现实、裸眼3D和全息显示等虚拟现实技术,AR增强现实让演员们同时挥舞发光棒互不干扰,裸眼3D技术可以直接观看黄河之水天上来场景并感受波涛宛若扑面而来的气势,增强沉浸感体验并建立更广阔的舞台交互方式;利用全息显示技术,将物体的三维画面悬浮在实景半空中,让观众感受冰雪五环从冰立方当中雕刻出来、火炬台从明暗交替变幻的巨幅地屏中破空而出等视觉冲击。VR虚拟现实影像,通过构建的虚拟三维图像赋予观众沉浸的影像体验,与电影、戏剧、游戏等广泛结合。


08、虚拟现实+安全应急


针对矿山安全、危化品安全、自然灾害防治等场景,开展沉浸式虚拟演练,实现安全应急演练由“以装备设施为中心”向“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转变。推动智慧警务与应急管理的信息化创新建设,探索增强现实智能单兵系统,实现安防综合信息的全要素集成联动。


VR虚拟现实安全应急系统,可以让作业人员沉浸在三维虚拟作业场景中,体验真实作业环境和真实操作流程,完成日常的仿真日常训练和演练,模拟突发情景下事故安全处理,提高安全隐患识别能力和自救能力,提升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和作业技能,规范作业空间安全管理;可以让学生模拟接近火灾、地震、电梯、泥石流等灾难场景,沉浸式感受和识别危害,提升互动性和体验感,同时作出正确的现场逃生判断和操作,增强自我救助和逃生的能力和技巧。


09、虚拟现实+残障辅助


在出行辅助、技能训练、精神关怀与文旅休闲、社交通讯、教育就业、生活购物等场景,探索一批虚拟现实赋能残障弱势人群的应用实践,推广一批适配残障弱势人群的虚拟现实设备,助力“信息无障碍”服务建设。


VR虚拟技术的沉浸式多场景残障健康辅助产品,采用多种传感器并提供多种虚拟现实运动反馈训练模块,利用 3D 虚拟场景为残障人士提供多种协调训练模式,残障人士可以得到真实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反馈,有助于缓解病痛实现认知功能障碍补偿,并有益于恢复身心健康。


10、虚拟现实+智慧城市


探索虚拟现实在城市治理中的融合应用,形成城市可视化管理解决方案。推进基于用户地理位置服务(LBS)和高精度视觉定位服务(VPS)的生活助手应用,支持厘米级空间计算、多场景大规模用户实时交互。提升数字空间运营服务能力,探索室内外实景三维商业化建设模式,面向交通出行、餐饮购物、文娱休闲等场景,打造虚实融合、高效便捷的个性化智慧生活信息服务。


VR全景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一大趋势,通过构建具有高精度空间属性和可交互特性的三维模型,可以让用户通过720度观看城市的各个场景,用VR全景的方式展示城市全域信息,并基于业务数据和基础数据实现城市的精细化治理。还可以建立动态仿真引擎,以时间为轴结合相关数据进行推演逻辑建模,最终圆满完成相关大型活动的相应安排。


作者简介


黄   斌


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高级联席合伙人


黄斌律师,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业务中心副总监,元宇宙科技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律协数字经济专委会副主任,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高级联席合伙人,公司业务部副主任,北大法律信息网签约作者,《互联网法律评论》特约专家,无讼公开课讲师,无讼专栏作者,百度百家号VIP作者,华中科技大学法律硕士,专利代理人。


擅长专业领域为:数字经济、元宇宙、NFT、虚拟人、区块链、虚拟货币、公司法、建设工程、知识产权。


黄斌律师专注于中小股东保护,深度研究数万个判例进行解码,从董事推荐、公司决议、股东退出等多维度完成了公司中小股东保护法律服务产品;在大学从事近十年建设法规教学,从建工合同的签订、入场、施工、变更、退场等多维度保护建工企业及实际施工人的权益;曾从事三年专利代理工作,参与了武烟集团公司知识产权战略规划。2017年完成江西省工商联课题“民企知识产权保护”,现为中国最大法律人社区无讼阅读“商标有道”专栏作者,在北大法律信息网和无讼阅读平台上发表过《中国好声音:到底是谁的好声音》等100多篇知识产权法文章,《麦当劳中国更名为“金拱门”相关法律问题评析》荣获“无讼”阅读2017年度专业文章第一名,《短视频版权保护的江湖风云》收录在《大数据—北大法律信息网文粹(2018-2019)》一书。代理案件中江西网络电视台诉暴风科技信息网络传播权侵权案入选江西省高院2017年十大知识产权经典案例、田某某侵犯商业秘密罪案(判三缓五)入选2021年江西省检查机关保护知识产权典型案例。


手机:18128820372

邮箱:huangbin@deheh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