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视点

刘玲玲:询价转让“升温”相关问题简析

2025-10-21

  今年以来,A股询价转让市场颇为火爆。2025年10月13日,笔者接受了上海证券报记者的采访,采访核心议题围绕“A股‘询价转让’显著升温的驱动因素,以及“询价转让”方式会不会成为A股上市公司股东退出的主要路径”进行。

  本文基于笔者自身认知和执业经验,结合上市公司股东减持相关法律规定,重点就A股询价转让“升温”等相关问题进行简析。

  今年以来,A股“询价转让”显著升温,主要有哪些方面的驱动因素?

  询价转让是注册制下的创新性制度安排,询价转让自2020年试点以来,逐步展现出平衡股东减持与市场稳定的独特价值。其升温并非偶然,而是政策引导、市场需求与制度优势共同作用的结果。“询价转让”升温的主要驱动因素有:

  1、政策支持与制度完善:2020年7月,上交所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发布《科创板上市公司股东以向特定机构投资者询价转让和配售方式减持股份实施细则》,科创板率先试点持有首发前股份的股东以询价转让方式减持。2024年5月,询价转让正式落地创业板,这使得更多的上市公司股东有了新的减持渠道选择,推动了询价转让的活跃度提升。

  此外,询价转让制度允许股东以不低于公司总股本1%的比例灵活减持,且无上限限制,相比集中竞价(90日内减持不超过1%)、大宗交易(90日内不超过2%)等传统方式,更能满足股东多样化的减持需求,尤其适合多股东联合减持或大比例减持场景。

  历经修订与更新,现在的主要规则有:

  (1)证监会《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管理暂行办法(2025修订)》第十九条:上市公司股东通过询价转让、配售等方式减持首次公开发行前发行的股份的,应当遵守证券交易所关于减持方式、程序、价格、比例及后续转让事项的规定;

  (2)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询价转让和配售(2025年3月修订);

  (3)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6号——创业板上市公司股东询价和配售方式转让股份(2025修订)。

  2、减持新规的影响:2024年证监会发布“史上最严减持新规”,严格规范大股东减持行为,防范绕道减持、变相减持。在新规约束下,上市公司二级市场减持规模大幅下降,股东们需要寻找新的合规减持方式,询价转让因其相对灵活且对市场冲击较小,成为了股东们的重要选择之一。

  3、市场行情与估值因素:今年以来,A股市场出现了一定的上涨行情,科技股等板块表现突出,部分股票估值大幅提升。股东们在股价高位时,有较强的套现意愿,而询价转让可以帮助他们在不直接冲击二级市场的情况下实现减持。

  4、机构投资者的积极参与:机构参与度的提高也促进了询价转让市场的活跃。对于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来说,询价转让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一方面,询价转让的折扣底价较高,且单次转让份额大,可较快完成建仓;另一方面,6个月的锁定期符合机构投资者的长期投资策略。

  5、企业自身发展需求: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通过询价转让来优化股东结构,引入长期战略投资者,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支持。

  询价转让的受让方限定为符合《上海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证券发行与承销业务实施细则》关于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下投资者条件的机构投资者或者上交所规定的其他机构投资者(含其管理的产品)、符合《深圳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证券发行与承销业务实施细则》关于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网下投资者条件的机构投资者或者深交所规定的其他机构投资者(含其管理的产品)、已经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登记的其他私募基金管理人(且其管理的拟参与本次询价转让的产品已经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备案)等专业机构投资者,这些机构通常为长期价值投资者。通过引入这类投资者,上市公司可优化股东结构,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同时为市场注入长期资金,减少短期抛售压力,稳定股价。

  同时,对于一些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基金来说,询价转让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较为便捷的退出渠道,有助于实现资金的回笼和再投资。

  未来,“询价转让”方式会不会成为A股上市公司股东退出的主要路径,为什么?

  自2020年在科创板试点以来,询价转让机制已逐步延伸至创业板,成为注册制下股东退出的重要选项。作为连接一级市场退出与二级市场承接的桥梁,询价转让凭借减持效率高、对二级市场冲击小、能引入长期机构投资者等优势,在减持新规约束下展现出独特价值, 未来,询价转让方式有可能成为A股上市公司股东退出的重要路径,但短期内可能难以成为主要路径,原因如下:

  1、适用范围有限:询价转让目前主要适用于科创板和创业板的首发前股东,且要求转让股份比例不低于公司总股本的1%。一方面主板上市公司股东无法采用这种方式退出,另一方面这一限制使得部分中小股东或非首发前股东无法使用该方式退出,限制了其在A股市场的普遍适用性。

  询价转让虽然未来可能会在主板推广,但短期内难以实现,这限制了其成为主要退出路径的可能性。

  2、减持新规的影响:2024年证监会发布“史上最严减持新规”,严格规范大股东减持行为,虽然询价转让成为了股东们的重要选择之一,但新规也对询价转让的定价、锁定期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股东通过询价转让退出的难度和成本。

  3、操作流程复杂:询价转让需通过券商组织,涉及询价对象确定、认购邀请书发送、报价收集等多环节,流程相对繁琐。相比之下,集中竞价、大宗交易等传统减持方式操作更为简便快捷,更适合急需快速退出的股东。

  4、受让方资质限制:询价转让的受让方仅限于具备定价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的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无法参与。这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潜在受让方范围,可能影响股东的退出效率和灵活性。

  5、市场行情与估值波动:询价转让的活跃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市场行情和估值因素的影响。如果未来市场行情不佳,股票估值下降,股东的减持意愿可能会降低,从而影响询价转让的市场需求。

  6、短期市场环境影响:当前A股市场仍以传统减持方式为主导,询价转让虽有优势,但要改变市场习惯并成为主流路径,需更多案例积累和市场验证。短期内,股东可能更依赖熟悉的方式完成退出。

  综上,询价转让虽具创新性和优势,但受适用条件、政策限制、操作难度、受让方资质限制等因素限制,短期内难以成为A股上市公司股东退出的主要路径。未来随着制度完善和市场认可度提高,其重要性有望逐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