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德和衡证券业务创始人房立棠:山东拟IPO企业如何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

2022-07-29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从事资本市场法律服务,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证券业务创始人、高级合伙人房立棠是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亲历者:完整经历了企业IPO从审批制到审核制再到注册制的发展过程。


       懂资本市场,更懂山东资本市场——在公司上市、公司并购、上市公司再融资等领域,房立棠服务过大量山东企业。


       他认为,山东省市场主体在2021年已经突破1200万家,随着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深入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山东省企业在IPO方面仍有较大空间与潜力。这对于企业、政府部门、投融资机构以及中介机构而言,都是巨大的机遇。


       日前,房立棠与“齐鲁资本通”展开对话,畅谈作为一名资本市场老兵对于企业首发上市、新三板与北交所等问题的独到见解。


山东重视企业IPO的程度“历史最高”


       1993年8月27日,青岛啤酒(600600)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成为山东省第一家上市公司,同时也是中国资本市场第一家非沪深当地的上市公司,具有非同一般的划时代意义。2022年上半年,山东省新增A股上市公司9家,山东省境内A股上市公司的数量达到275家。


       30年间,源源不断的山东优秀企业走上IPO。房立棠介绍,山东IPO企业数量增长速度不断加快:自1993年山东第一家上市公司青岛啤酒上市到2010年山东第100家上市公司上市,用时17年。自第100家上市公司至2019年第200家公司上市,用时9年。截至2022年6月30日,山东省距离完成第三个100家只差25家。“按照目前山东省在会企业数量,可以预见最晚于2023年,山东上市公司数量将突破300家。从17年到9年再到4年,山东上市公司数量的快速增长,说明山东企业IPO数量的增长速度在不断加快。”


       山东企业IPO所展现出的特征还有多种。


       山东IPO企业融资规模偏小。房立棠指出,2021年,2019年-2021年以及2011年-2021年山东省IPO平均融资额均小于同一时间段中的全国IPO平均融资额。


1.png


       随着山东省各地市经济水平发展的差异,不同城市之间的IPO企业数量差异将继续存在且存在进一步加大的趋势。除了地域不平衡状态,还有一个行业不平衡状态:山东省内经济结构决定了山东A股上市公司过度集中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内上市公司及拟上市公司数量及比例偏低。


       科技含量尚待进一步提升。房立棠表示,一方面,现有A股上市公司科创板上市公司占比较低。截至2022年7月15日,山东省275家A股上市公司中,科创板公司19家。在全国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前十的省份中,山东省科创板上市公司占全省A股上市公司的比例为7%,排在第九位。同时,山东省科创板在会企业终止审查率为30.30%,远高于全国19.54%的平均率。


2.png


       企业IPO数量较少。山东作为GDP排名第三的省份,上市公司数量、在会IPO企业及过会企业数量较少,与山东省GDP总量不相配。


       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房立棠切身感受到,各级政府已经认识到对资本市场在企业融资中的重要作用,目前对企业IPO的重视程度,是我国证券制度建立以来最高的。“在经济下行压力和后疫情时代,伴随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各级政府将继续加大对企业IPO的鼓励和扶持力度,这对于拟IPO企业或者未来有IPO计划的企业是一个难得历史机遇期。”房立棠表示。


       改革红利同样值得关注,截至2022年7月15日,山东省拥有11家北交所上市公司;截至2022年6月30日,山东省“专精特新”企业有2683家,数量位居全国前列。鉴于北交所注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股权融资的定位,山东省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有望在未来得到明显增加。


       支招:提前整改是“秘方”


       从自身工作经验出发,房立棠总结了一条对于拟IPO企业的建议。


       他建议,企业要关注所在行业。在计划上市之前应当评估企业所处的行业是否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限制类”或“淘汰类”行业类型,或者属于国家出台的针对某类产业的指导意见中禁止上市或融资的行业;并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及营收情况选择上市的板块。


       中介机构提前介入,企业提前整改,房立棠表示,这是企业成功、顺利上市的一个“秘方”。企业IPO是一件长期性和系统性的工作,需要中介机构尽早介入,对企业的股权架构、关联交易、同业竞争以及生产经营等一系列内容进行规范,同时对企业历史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目前北交所及其他板块的报告期均为3年。中介机构在企业报告期前期或者之前介入,可以为企业节省时间成本,避免因为企业某些重大问题解决不及时而导致报告期延期进而耽误企业IPO进度。


       信息充分披露需要拟IPO企业的重点关注。IPO全面注册制的实施势在必行,而信息披露是注册制的核心。房立棠说,企业是信息披露的第一责任人,拟IPO企业在准备IPO的过程中需要对中介机构充分披露企业的信息。注册制理念可以通俗理解为“不怕有问题,就怕不披露”,企业的价值交给市场评价,如果在企业IPO过程中存在信息披露问题,轻则耽误企业IPO进度,重则导致企业IPO失败,甚至受到行政处罚。


       房立棠说,在经济下行压力越来越大的大环境下,国家对于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越来越重视,国家对于资本市场的改革措施也不断深化,注册制的推出使上市流程更加透明,时效性更强。北交所的推出使上市的财务门槛进一步降低,为更多中小企业提供了实现IPO的机会。


       对于企业而言,需要抓住现在及未来一段时间上市的历史机遇期,通过企业IPO提高企业的科研实力,行业地位,通过资本市场的助力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企业对待新三板很理性


       北交所的设立,使得新三板受到更多的关注。企业应如何看待新三板?


       北交所的出台为新三板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上市路径,相比于沪深主板、创业板以及科创板,北交所的对于中小企业更具有吸引力。房立棠介绍,该板块的业务已经随着北交所的设立“转暖”。


       不过,由于北交所目前依然面临新三板所同样面临的流动性困境,使企业虽然对北交所表现出较大的兴趣,但是相较于新三板设立初期的“火爆”,企业更多了一份理性客观。相比于科创板自开始至第100家企业上市共用188个交易日,北交所自开市时81家上市公司至第100家上市公司共用153个交易日,说明在流动性未得到有效解决之前,北交所的扩容任重而道远。


       房立棠介绍,新三板企业规模较小,发展尚不成熟,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新三板一开始设置了较高的投资者门槛(机构投资者500万,个人投资者300万),高门槛将相当数量的投资者拒之门外,使新三板投资者数量严重不足。同时新三板较低的挂牌条件,使挂牌企业数量的快速增加,在2016年已突破一万家。供需矛盾最终导致新三板市场整体面临流动性困境。


       由于流动性困境得不到有效解决,新三板在2017年开始出现大规模摘牌现象。企业对于新三板也由之前的积极申报转变为犹豫观望,山东省新增挂牌企业数量明显放缓,挂牌企业数量在2017年之后开始逐年下降,2021年底,山东省挂牌企业数量为433家。


       “如果未来北交所的流动性可以得到较好的解决以及转板企业的不断出现,新三板作为企业登陆北交所的必经之路,挂牌企业将会重新迎来一次增长的机会。”房立棠表示。


       对于如何看待通过挂牌新三板并登陆北交所这一路径,房立棠给出的建议是:虽然新三板企业的挂牌条件低于A股上市条件,但是新三板企业同样需要承担信息披露等挂牌企业的义务。企业应当结合自身规范程度、营收及利润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选择新三板。如果企业存在未来上市的计划,而企业当前的财务指标以及规范性尚不能满足上市的要求,同时企业愿意承担新三板挂牌企业的挂牌成本以及信息披露等挂牌企业义务的,则企业可以选择先挂牌成为新三板公司,待公司财务指标以及规范性满足北交所或沪深交所上市条件后,再根据企业情况选择上市地及上市板块。


       文章来源:齐鲁资本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