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媒体聚焦|裴虹博律师在《中国律师》杂志发表文章探析数字化赋能下律所服务升级与变革

2024-10-28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已成为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在法律服务领域,这一趋势尤为显著。现如今,传统律师事务所(简称律所)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效率低下、宣传不力、信息滞后、成本高昂、客户体验欠佳等问题,而数字化赋能则为律所法律服务升级与变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文从数字化赋能的内涵、律所法律服务升级与变革的必要性、具体实践路径及成效评估等方面,探讨律所法律服务升级与变革的实践价值。

  一、数字化赋能的内涵

  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这些技术不仅提升了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还推动了业务流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化。数字化赋能是指通过运用数字化技术,对传统业务模式、服务流程和管理体系进行全面改造和升级,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并创造新的价值。数字化赋能律师事务所,意味着将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应用于法律服务全过程,实现法律服务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

  二、律所法律服务升级与变革的必要性

  (一)市场需求的变化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客户对法律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他们不仅要求法律服务专业、高效,还希望获得更加便捷、透明的服务体验。传统的服务模式已难以满足这些需求,律所必须通过服务升级与变革来适应市场变化。

  (二)技术进步的推动

  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律所服务升级与变革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律所可以实现对法律文书的自动审查、业务案例的智能检索、法律风险的精准预测等,从而大幅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三)行业竞争的加剧

  随着法律服务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开放,越来越多的律所加入到市场竞争中来。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律所必须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数字化赋能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三、数字化赋能下律所服务升级与变革的具体实践路径

  (一)构建数字化服务平台

  律所需构建集法律咨询、案件管理、在线协作、知识共享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服务平台,通过该平台,客户可以及时获取法律咨询服务、查询案件进展、与律师进行在线沟通等;律师则可以实现案件管理的智能化、协同办公的高效化以及知识资源的共享化。利用云计算技术构建跨地域、跨部门的协作平台,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无缝沟通与信息共享。通过实时文档编辑、在线会议、任务分配等功能提高团队协作效率,缩短项目周期。同时,协作平台还能促进与客户、第三方专家的紧密合作,形成更加开放、灵活的服务模式。

  (二) 法律咨询智能化

  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法律知识图谱技术,构建智能化的法律咨询系统。该系统能够自动理解客户的咨询需求,并快速给出专业的法律建议或解决方案。同时,该系统还可以根据客户的反馈不断优化算法模型,提升咨询服务的精准度和满意度。

  (三) 案件管理可视化

  引入或升级先进的案件管理系统(CMS),实现案件信息的集中存储、自动化分配、进度跟踪和绩效评估。CMS应具备高度可定制性,以满足不同业务领域和客户需求。通过AI辅助的案件分类、优先级排序和风险评估,律师可以更加高效地管理案件,减少人为错误,提升服务质量。通过数字化手段对案件进行全流程管理,实现案件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可视化展示。律师可以通过平台随时查看案件进展、了解案件详情、分配工作任务等;客户也可以通过平台随时查询案件状态、获取案件报告等。这种可视化的管理方式不仅提高了案件处理的透明度和效率,还增强了客户对律所的信任感和满意度。

  (四)推动法律服务智能化

  01、智能合同审查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合同进行自动审查和分析,识别潜在的法律风险和漏洞。通过智能合同审查系统律师可以快速准确地完成合同审查工作,减少人为错误和疏漏;客户也可以获得更加专业、全面的合同审查报告。

  02、智能法律检索

  构建智能法律检索系统,实现对案例、法规条文等法律资源的快速检索和精准匹配,根据用户查询需求自动推荐相关案例和法规条文并提出详细的解读和分析。这不仅提高了法律法规检索的效率和准确性,还降低了律师工作的负担和成本。

  03、加强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

  (1)数据采集与分析。

  通过数字化服务平台收集客户行为数据、案件处理数据等关键信息,并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这可以帮助律所了解市场需求、评估服务效果、预测发展趋势等,为律所的发展规划和决策制定提供有力支持。

  (2) 数据驱动的服务优化。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律所的服务模式、服务流程等进行持续优化和改进。例如,可以根据客户的反馈意见调整服务策略、优化服务流程;可以根据案件处理数据提升案件处理质量和效率等。这种数据驱动的服务优化方式可以不断提升律所的服务水平和竞争力。

  04、强化客户关系管理

  (1)客户画像构建。

  通过数字化手段收集客户的基本信息、行为数据等关键信息,构建客户画像。这些画像可以帮助律所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预测客户行为等,为个性化服务提供有力支持。

  (2) 个性化服务提供。

  根据客户画像结果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法律服务。例如,可以根据客户的行业特点、业务需求等提供定制化的法律解决方案;可以根据客户的偏好和习惯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等。通过这种个性化的服务方式增强客户的认同度和满意度。

  05、拓展国际市场

  (1)多语言支持。

  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多语言支持功能,为不同语言背景的客户提供服务。这不仅可以拓展律所的国际市场范围,还可以提升律所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2) 跨境法律服务。

  利用数字化技术提供跨境法律服务。例如,通过在线平台为客户提供跨国合同审查、跨境诉讼代理等服务;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跨境法律文件的快速验证和传输等。这些跨境法律服务可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国际化需求,提升律所的涉外法律服务水平和竞争力。

  四、数字化赋能下律所服务升级与变革的成效评估

  (一)服务效率提升

  通过数字化赋能,律所可以实现对法律服务的全流程管理和智能化处理。这不仅可以减少人工干预和降低人为错误率,还可以大幅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例如,智能合同审查系统可以大幅缩短合同审查时间并提升审查准确率;智能法律检索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地找到相关法律案例和法规条文等。

  (二)服务成本降低

  数字化赋能可以降低律所的服务成本。通过自动化处理、智能化分析等手段减少人工投入、降低人力成本;通过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率减少资源浪费、降低运营成本,这些成本的降低可以为律所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三) 客户满意度提升

  数字化赋能可以提升客户满意度。通过个性化、智能化、高效化的服务,增强客户对律所的信任感和满意度;通过实时更新案件进展、提供详细案件报告等方式提高案件处理的透明度和客户参与度等。客户满意度的提升可以为律所带来更多的口碑传播和业务拓展机会。

  (四)竞争力增强

  数字化赋能可以增强律所的竞争力。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等方式吸引更多客户并赢得市场份额;通过拓展国际市场、提供跨境法律服务等方式提升律所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等。

  数字化赋能下,律所服务升级与变革是律所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提升服务质量和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通过构建数字化服务平台、推动法律服务智能化、加强数据驱动决策、强化客户关系管理以及拓展国际市场等具体实践路径,律所可以实现服务模式的全面升级和变革。未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应用,律所服务升级与变革的步伐将不断加快并呈现出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文章转自:中国律师杂志

  律师简介

  

  裴虹博 客座研究员 经济师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联席执行主任 创新主任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 商事与金融争议解决部主任

  北京市律师协会智库小组委员

  北京市朝阳区律师协会律师事务所管理与合规建设工作委员会 副秘书长

  专业领域:银行与证券/商事与金融争议解决与执行/电子商务与人工智能/经济犯罪

  裴虹博,客座研究员、经济师、仲裁员、公安管理学硕士、法律硕士、金融学硕士专业。裴律师具有丰富的商事经济金融领域的专业经验,具有经济专业技术资格、会计从业资格、证券从业资格、基金从业资格、保险代理人等专业资格。分别为多家基金公司设立、产品募集备案、投资管理与退出等提供专业法律服务;为近三十家企业发行股票并交易提供相关专业服务;已为重大公司集团等提供合规管理与风险防控、重大民商事争议解决、对外投资合规与风险评估、并购重组、中短期票据发行等提供专业法律服务;所涉及服务领域涵盖影视动漫、医药健康、军工安防、信息安全、新材料、液压制造、精密仪器制造、广告传媒、新能源和TMT等多个行业。

  合著(译)作:《国际警务执法合作》(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国文化旅游产业报告(2015)》、《隐形的国民财富:幸福感、社会关系与权利共享》、《伟大的商业游戏》。

  科研专项与研究报告:公安部公安理论及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际刑警组织的国际警务合作资源研究》;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变革世界的中国警察外交》;《疫情“黑天鹅”事件对外商投资影响分析与合规建议报告》(收入威科先行数据库)、《药品零售业行业研究报告》、《动漫影视行业研究报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研究报告》。

  媒体采访:保险互联网营销乱象排查将启动(中国证券报);工行2.5亿存款“不翼而飞”?判决书还原真相,涉案储户、银行独家回应(中国证券报);新冠肺炎疫情“黑天鹅”事件背景下外商投资影响性分析与合规建议报告(新华社新华财经);新冠肺炎疫情对外商投资短期影响有限(经济日报);科创板试点注册制三类企业可获优先推荐(中国青年报);全方位立体式追责体系有力强化证券市场法治建设(中国律师网);证券代表人诉讼制度推动纠纷多元化解(新华社新华财经);从“高光”驶向“黯淡”ofo小黄车带来的警示(中国青年报)、北交所起航 中小企业迎东风(新华网、中国青年报);在线理财教育健康发展需有效监管(中国青年报);“一元理财训练营”让一些年轻人频频踩坑(中国青年报);买房“负首付”,馅饼还是陷阱?(半月谈内部版);贷款逾期可减免?起底“非法代理维权”乱象(中国证券报);4.3%变8%?车贷现“模糊营销”(中国证券报);下载个App就能还清信用卡账单?揭秘信用卡“代还”乱象(中国证券报)等。

  邮箱:peihongbo@deheh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