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2日,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如期举办第六期 "合伙人一人一课" 分享交流系列活动。本次活动特邀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高级权益合伙人、副总裁陈燕红主任,陈主任以“从孔夫子的饮食智慧论中青年律师的诗和远方”为主题,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与现代法律实务巧妙融合,为线上线下的青年律师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想盛宴。
一、跨界融合:从饮食智慧到律师职业哲学
陈燕红主任以《论语・乡党》中孔子的饮食智慧为切入点,将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色恶不食,臭恶不食”等传统饮食原则与律师职业素养精妙联结。她提出,律师对待法律文书应如孔子对待饮食般追求“形式与内涵的统一”,从文书结构的规范性到法律逻辑的严谨性,都需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正如食物讲究“割不正不食”,一份优质的法律文书也应具备清晰的框架和精准的表述,让专业价值通过规范的形式自然彰显。
谈及律师职业发展,陈燕红主任还结合中医五行理论,深入阐释了律师成长的 “平衡之道”。她以五行相生相克原理类比法律业务的多元融合,强调青年律师需如“土居中央”般筑牢根基,在诉讼与非诉、专业深耕与沟通协作、客户服务与自我提升之间寻找动态平衡。中医讲究 “五谷为养,五畜为益 ”,律师的成长同样需要综合能力的滋养 —— 既要精研法律专业,也要培育商业思维、沟通技巧与文化底蕴,方能在多元挑战中稳健前行。
二、行业洞察:数据解构与突围路径
针对青年律师关注的行业现状,陈燕红主任以详实数据展开深入分析:截至2025年3月,全国律师事务所达4.3万余家,律师人数突破70万,但行业内部呈现显著分化 —— 红圈所人均创收超200万元,而中小律所青年律师收入普遍面临压力。她特别指出,当前行业呈现明显的 “两极分化” 趋势,仅 1.29%的百人以上规模律所占据了核心资源,建议青年律师充分借助大所的平台优势谋发展,同时青年律师也要注重挖掘自身差异化竞争力。
在突围路径上,陈燕红主任结合团队实战经验,提出 “标准化+流程化” 的工作方法论。她详细分享了法律文书版本管理(如 V1、V2迭代标注)、客户接待全流程规范(从会议室布置到细节服务)、案件进度管控等实操要点。陈主任表示,律师工作看似繁杂无序,但若能将每个环节标准化,形成可复制的流程体系,既能提升效率,也能有效降低执业风险。例如,快递收发时同步扫描运单存档,看似细微的举动,实则是构建案件时间线的重要合规保障。
三、现场互动:干货分享与思维碰撞
本次活动采用 “线下沉浸式分享+线上实时直播” 模式进行,现场氛围热烈,线上互动踊跃。陈燕红主任的跨界解读引发青年律师对职业发展的深度思考,提问环节聚焦 “如何平衡律师与高校教师双重身份”“独立律师如何构建标准化工作体系”“团队管理中如何实现经验的高效传承” 等实务问题展开。
面对 “平衡之道” 的困惑,陈主任以 “常法客户思维” 巧妙作答:“高校教学如同担任长期法律顾问,定期授课与科研任务恰似为客户提供常态化服务。关键在于建立科学的时间管理体系,让不同角色形成互补 —— 学术研究能反哺实务洞察,法律实践亦可丰富教学案例,实现双向赋能。” 谈及团队管理,陈主任强调 “传帮带” 机制与制度迭代的重要性:团队的标准化手册已更新至3.0版本,每位新入职助理都会收到专属“操作指南”,但更重要的是鼓励新人在实践中提出优化建议——经验传承不应是静态的知识传递,而应是动态进化的共创过程。
四、活动成效:多维赋能与价值延伸
据后台数据统计,本次直播最高同时在线人数达902人,累计观看量突破3000人次,创系列活动新高。不少青年律师反馈,陈燕红主任的分享打破了传统法律培训的固有模式,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实务的创新结合,为职业认知打开了新维度。“没想到饮食文化中蕴含着如此深刻的工作智慧,尤其是标准化流程的讲解,直接切中了日常工作中的痛点,堪称‘干货满满的实用指南’。” 现场一位青年律师表示。
作为德和衡青年律师培养的特色品牌,“一人一课” 系列活动始终致力于搭建代际沟通的桥梁,既为资深合伙人提供经验沉淀与价值输出的平台,也让青年律师获得贴近实战的成长指引。正如陈燕红主任在结语中所言:“律师之路是一场需要终身修行的旅程,既要如孔子般‘食饮有节’守护职业初心,也要像中医‘辨证施治’般灵活应对现实挑战。愿我们在传承中积蓄力量,在创新中突破边界,成为兼具专业深度、服务温度与发展韧度的新时代法律人。”
“一人一课”活动定期邀请合伙人结合实务经验,将所学、所悟、所感,化作智慧甘霖,润泽青年律师执业初期发展,成为他们成长征途的“领航灯塔”与“造梦巨匠”。本次系列活动远不止于提升青年律师的业务技能,它更是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给予青年律师与合伙人面对面交流的宝贵机会,让青年律师得以充分展示自我风采。同时,合伙人在分享经验的过程中,也能更深入地了解青年律师,建立起紧密且深厚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