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媒体聚焦 | 奈雪的茶被曝喝出青蛙,消费者能否主张“退一赔十”?马丽红律师专业解读

2025-06-29

  近日,一名消费者称其在冲泡奈雪小盒茶时,发现茶包内混入了一个干瘪的青蛙尸体,因与茶包内晒干的茉莉花颜色、形状极为相近,难以察觉,消费者在冲泡饮用过程中,险些误入口中。直至茶饮快见底时,才发现这一“异物”。

  据这名消费者透露,该盒茉莉花茶购于2024年,是当时凑单购买的产品。

  此事引发了许多网友热议,部分消费者表示,知名茶饮品牌出现异物污染,暴露出其在生产环境管控、供应链筛选环节存在漏洞。此事也加剧了部分网友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那么,企业售卖的茶包中混入青蛙尸体,违反哪些法律条款,企业需承担什么责任?涉事产品责任主体如何界定,责任如何划分?消费者能否主张“退一赔十”?茶饮行业在异物管控方面,应从哪些环节强化监管?

  一起来看《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马丽红律师的专业解读!

  企业售卖的茶包中混入青蛙尸体,违反哪些法律条款?企业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马丽红:企业售卖的茶包中混入青蛙尸体,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禁止生产经营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的规定。若该企业在原料采购、加工筛选等环节未能严格履行查验职责,导致带有青蛙尸体的原料流入生产链条,则违反食品安全法第五十条企业对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的义务。食品安全法第四条规定企业应对其生产经营食品的安全负责,保证食品安全,诚信自律,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企业违反上述规定,应当承担责任。在民事责任方面,消费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受到损害的,企业需要承担相应的人身损害赔偿责任,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等。除此之外,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要求支付惩罚性赔偿。

  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四款规定,生产经营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的,监管部门将对其进行行政处罚。如果企业违反食品安全生产情节严重的,还可能被责令停产停业,甚至吊销许可证。

  涉事产品责任主体如何界定?生产商、品牌方之间的责任如何划分?

  马丽红:责任主体需根据产品供应链的关系界定。若品牌方委托第三方生产,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三条,生产者与销售者承担连带责任,消费者可向任一主体索赔。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请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请求赔偿。产品缺陷由生产者造成的,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因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追偿。若品牌方为自产自销,则单独承担全责。一般而言,如果产品是品牌方委托生产商生产,双方通常会在委托生产合同中约定质量责任条款。

  对于消费者来说,依据食品安全法首负责任制,消费者既可以向销售该产品的品牌方索赔,也可以向生产商索赔。若经调查是生产环节的过错导致青蛙混入茶包,如生产环境不卫生、质量把控流程漏洞等,生产商应承担主要责任,品牌方在向消费者赔付后,有权依据合同约定向生产商追偿。作为品牌方,要尽到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三条的进货查验义务,如未查验生产商资质或产品检验报告,则需承担相应责任;如果是品牌方在采购、仓储、销售等后续环节的管理不善导致问题发生,比如仓储条件不符合要求致使产品被污染,那么品牌方也应承担相应责任,若生产商无过错,品牌方不能向其追偿。若品牌方对生产有实际控制(如提供配方、质量标准),可能被认定为共同生产者。

  在实际责任划分中,需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通过调查生产记录、现场勘查、询问相关人员等方式来确定。

  消费者在奈雪小盒茶中喝出青蛙,能否主张“退一赔十”?在法律层面能否主张精神损害赔偿?

  马丽红: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消费者有权主张“退一赔十”,若“退一赔十”金额不足一千元,可要求赔偿一千元。

  精神损害赔偿方面,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若消费者因饮用含青蛙尸体的茶饮产生严重心理阴影(如呕吐、焦虑就医记录),可主张精神损害赔偿,但需提供医学证明。需注意的是,主张精神损害赔偿须达到法律意义上“严重精神损害”的程度。

  茶饮行业在异物管控方面,应从哪些环节强化监管?

  马丽红:首先,在原料采购环节,应要求企业严格审查供应商资质,建立原料溯源体系,确保茶叶、茉莉花等原料在采摘、运输过程中不受污染,防止异物混入。生产加工环节,监管部门要督促企业完善生产车间卫生管理制度,增加异物检测设备,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能有效检测出异物。包装环节,规范包装流程,加强对包装车间环境的清洁和管理,防止包装过程中引入异物。仓储物流环节,要保证仓储环境干燥、通风,避免因环境问题滋生害虫等异物,对运输车辆的卫生条件和密封性进行监管,防止在运输途中产品被污染。

  其次,要建立有效的溯源机制,通过区块链溯源系统,记录原料批次至成品流向,便于问题定位。此外,监管部门还应加大对茶饮企业的抽检力度,提高抽检频次和覆盖面,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并依法依规进行处罚,形成有效威慑。

  最后,从行业治理角度,也可由行业协会牵头制定茶包异物管控团体标准,提高抽检频次并公示黑名单。

  来源: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