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媒体聚焦 | 马丽红律师接受《法人》杂志采访,专业解读AI短剧知识产权争议

2025-09-02

  今年4月的一个深夜,莫奈丽莎AI工作室联合创始人大狐(化名)盯着电脑,审核着视频的最终素材。电脑屏幕画面里,滔天洪水浇灭了烈火,巨人们开始争斗,大战一触即发······这不是一部耗资巨大的科幻电影,而是一部以东西方神话英雄为主题的小成本AI短剧。

  据了解,该短剧制作的AI技术占比高达80%。没有一个真人演员,没有一句台词是人类编剧所写,甚至连分镜草图都是AI绘画。从剧本创作到角色生成,历经两个月的打磨和优化,不仅完成了全流程的高效制作,更在创意表达上实现了突破。近日,这部名为《众神之战》的AI短剧已在国内红果短剧平台以及美国、法国等国家的海外平台同时上线。

  近年来,不少AI短剧破土而出,市场发展日趋成熟。接受《法人》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指出,虽然AI短剧吸引了不少投资人的目光,但仍然存在完善技术、流量变现、合规发展等方面的挑战,尤其是知识产权方面的侵权风险。

  AI短剧爆发式增长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呈上升趋势,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为504.4亿元,2025年预计增长到677.9亿元,2027年预计市场规模超1000亿元。从初具模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到逐渐成熟的AI影视作品,如今手握AI技术的企业似乎在短剧市场开辟出一条新的“生财之路”——AI短剧的“狂飙”赛道全面铺开。

  随着AI短剧市场争抢大战愈演愈烈,短视频平台纷纷下场。快手旗下的视频生成大模型可灵AI累计迭代超30次,支持多角度素材定制角色模型——2025年,可灵AI携手星芒短剧推出全球首部AI单元故事集《新世界加载中》,总播放量超过1.97亿;2024年推出的《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则是国内首部AIGC奇幻微短剧,播放量超过5200万。目前,可灵AI用户已超过4500万,一季度营业收入超过1.5亿元人民币。

  上市公司也为AI短剧源源不断地注入新活力:欢瑞世纪与阶跃星辰共建“麟跃AI联合实验室”,首期聚焦短剧Agent产品;芒果超媒孵化AIGC内容生产平台及影视翻译技术,构建从数据要素到应用的完整生态;博纳影业的AIGC科幻短剧《三星堆:未来启示录》第二季已经立项,AI影视IP即将扩展······

  “从市场需求角度来看,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碎片化的娱乐需求愈发强烈,微短剧以其短小精悍、剧情紧凑的特点正好满足了这一市场需求,市场规模自然不断扩大。而AI技术的融入,更是为短剧制作带来了诸多优势,如降低成本、提高制作效率、丰富创意和表现形式等,进一步刺激了市场对AI短剧的需求,加速了产业的增长。”北京娱动未来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陈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称,微短剧市场规模的逐渐扩大和AI在短剧制作中应用的日益广泛,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AI短剧产业的爆发式增长与投资热度的提升。

  联合嘉华影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出品人张景轩表示,非常看好AI短剧的产业发展,目前有投资意向。

  AI重构微短剧产业

  相比于传统的真人短剧,AI短剧在制作成本、制作题材、剪辑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陈星表示,AI短剧大大减少了编剧、演员、场地租赁及设备购置等费用。通过输入剧情关键词和场景描述,能快速生成剧本与分镜,虚拟演员也避免了真人演员的档期及高额片酬问题。

  据了解,制作效率上,以往传统短剧从筹备到成片耗时耗力,而AI短剧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从剧本创作到视频成片的全过程。在创意方面,AI可根据要求生成独特剧情与场景,还能实现传统拍摄难以达成的特效和场景转换。

  “传统短剧的制作成本通常在60万元到100万元之间,而AI短剧的成本约为20万元到40万元。”大狐是《众神之战》的制片人之一,他告诉记者,该短剧的制作中,AI技术贯穿整个流程。在脚本创意阶段,AI提供了多样化的创意方向,再结合人工调整优化,大幅节省了创作时间;在画面生成方面,AI能够直接生成所需画面,无需传统的建模等复杂操作,只需输入提示词即可呈现酷炫的视觉效果;在视频生成环节,AI负责完成每一帧视频素材,显著减少剪辑时间,整体提升了制作效率。

  “AI短剧目前的核心优势在于创意和特效的自由度,如在传统短剧中,如果要为‘霸总’加入各种超跑场景,可能因预算限制无法实现,但AI技术可以轻松做到,无需额外成本。此外,AI短剧在题材选择方面广泛,能够快速生成各种风格的画面,剪辑也更便利,不受场地因素影响。”大狐对记者说。

  尽管微短剧市场规模正在快速增长,但AI短剧技术仍处于初级阶段。令人意外的是,虽然多数人认为AI短剧的制作周期比真人的传统短剧制作周期短,但据大狐介绍,“一部精致的AI短剧,制作周期也许会更长。”

  据了解,曾经一段精良的AI视频,仅5分钟的画面就需要3个人耗费一个月的时间进行制作。“《众神之战》使用了我们自己研发的技术,制作周期耗费了大约两个月的时间。”大狐介绍,传统短剧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很多环节基本类似流水线作业,有的真人短剧只用一两个星期就能完成制作。

  大狐认为,随着技术的进步,问题会逐步解决。“我们的技术也在升级,目前团队已经能做到仅用一个月完成一部40分钟的短剧。未来,AI 短剧不仅能实现传统短剧制作的效率,还能在创意和特效上提供更多传统短剧难以实现的内容。”

  张景轩告诉记者,投资AI短剧前需要先对相关项目进行评估,而评估的关键点是要看到项目内容的核心。

  “其实,AI短剧与传统影视业产品一样,内容才是核心。另外,要求从业人员熟悉AI,能将AI技术与各领域进行融合,将AI技术嵌入到影视作品的应用场景中。”

  陈星表示,从投资热度方面看,产业的爆发式增长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商业机会。投资者看到AI短剧在成本控制下的高利润空间,以及其迎合市场需求所带来的广阔受众基础,纷纷加大对这一领域的投资。大量资金的涌入,又为AI短剧制作团队提供了更充足的资源,应用于技术研发、内容创作和市场推广等,从而推动产业进一步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内容质量是核心

  “目前AI短剧的变现方式主要有平台分账、广告植入、IP衍生等,根据实际运营经验,平台分账模式落地最快。因为在这种模式下,平台具有成熟的流量统计和分账机制,只要短剧在平台上线并产生播放量,就能按照既定规则进行分账结算。”陈星向记者介绍了AI短剧的变现方式。但他认为,AI短剧仍面临重重挑战。

  “AI短剧目前最大的发展阻碍在于部分风格的人物和场景吸引力仍需完善。如果AI短剧的表现力平淡、画面效果差,无法吸引观众注意力,肯定无法获得高播放量和用户付费,平台分账收益必然受到影响,广告主也不愿意投放广告,IP衍生更是无从谈起。”陈星表示。

  除内容吸引力不足,技术方面不成熟也是AI短剧发展的一大瓶颈。张景轩认为,AI技术越成熟,投资的机会就越大。他坦言,投资不是投技术,投的是能将AI技术运用得更好的制作团队。

  “目前影响服化道细节一致性以及长视频背景连续性的问题,需要着重研发漫画上色和真人转动画的技术。为此,要通过优化算法、提升AI模型对细节的识别能力,并结合人工校正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公司还在开发针对背景一致性的专用工具,力求让AI技术更好地满足长视频制作需求。”大狐表示。

  陈星则强调,高质量的AI短剧产能有待提升。他认为,AI短剧的IP元素影响资本和平台对其IP价值的评估。

  知产争议易引发纠纷

  随着AI短剧创作热情的高涨,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内容同质化、伦理争议、版权纠纷等诸多问题也引发关注。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高级权益合伙人、常务副主任、文化娱乐法律业务中心总监马丽红对记者表示,在著作权方面,由于著作权法保护的是“智力成果”,AI生成的内容能否被认定为“智力成果”一直存在争议。

  另外,使用未经授权的文本、影视素材训练模型,也可能构成对原作品复制权、改编权的侵害。马丽红介绍,在人格权领域,未经授权利用AI“换脸”“变声”涉嫌侵犯肖像权、声音权等,若用于丑化、诋毁他人,还可能侵犯名誉权。若处理过程中涉及个人敏感隐私信息,会有侵犯隐私权的风险。如果未明示“AI生成”标识,或虚构“真人出演”宣传,也违反广告法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关于不得进行虚假和误导性宣传等法律规定。

  “AI制作企业在AI生成内容权属认定及素材使用上极易引发侵权纠纷。”马丽红强调,在权属方面,若企业不能证明对AI生成内容投入足够的独创性劳动,或未在合同中明确权属,易产生争议。素材使用时,若未经授权使用他人作品训练模型,或使用有版权素材生成短剧,会侵犯著作权。因此,企业若仅提供技术工具而未参与创作,难以对AI输出内容主张著作权;若深度参与指令设计、内容筛选,可基于“独创性贡献”争取权利。

  陈星告诉记者,对于版权风险,需要防控在先。“为确保生成内容不被侵权,我们建立了内部的版权审核机制,对AI生成的每一个关键内容节点进行版权排查。如发现疑似侵权元素,及时进行调整或替换。同时,还积极关注行业版权动态和相关法律法规更新,不断完善自身版权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对员工的版权知识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版权保护意识,从各个环节降低版权侵权风险。”

  马丽红提示,AI短剧产业不仅需要制作企业注意合规,视频平台也要负起审核责任。平台应进行形式和实质审查,她建议平台建立“AI内容专项审核流程”,重点监控版权、人格权高风险内容。另外,要与AI制作企业签订版权担保协议,明确法律风险责任。

  “企业在享受地方政策支持与平台扶持时,要严守政策红线。”马丽红表示,在内容方面,不能出现违反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公序良俗的内容;在知识产权方面,严禁未经授权使用他人作品,包括利用AI技术抄袭、剽窃;在数据使用上,需遵循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相关规定,不得非法收集、使用用户数据训练模型。

  来源:《法人》杂志2025年08月总第25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