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10元养基挑战”“大学生养基计划”等标签在社交平台的广泛传播,基金投资逐渐以更生活化、社交化的方式进入大众视野。社交平台上的用户通过晒实盘、发布收益截图、短视频讲解等方式吸引粉丝,进而通过私域社群、知识付费或引导交易实现变现。然而,这种新的传播模式虽极大激发了投资热情,却也带来了误导性宣传、资质缺失、风险错配等合规风险,成为市场与监管部门的关注焦点。
在此背景下,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权益合伙人、德和衡研究院上海分院院长白耀华律师近日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详细解读了社交化基金理财的合规风险和法律责任,并提出了具体的合规建议。
社交平台带来风险:从众效应与违规推介
白耀华律师表示,社交平台的互动性放大了从众效应,尤其是在投资领域,“晒收益”的行为容易激发投机情绪,进而导致“类传销”式的投资社群。投资者在未经充分了解和资质认证的情况下,往往根据博主的推荐进行投资决策,容易忽视潜在风险,增加了投资损失的可能性。
此外,白耀华律师强调,个人若无相应资质而公开发表投资建议,可能会被认定为“销售建议”。例如,若涉及公募基金推介,需取得基金销售资质;涉及股票操作建议,则可能需要证券投资咨询资质。如果博主通过“知识付费”或其他方式变相收取交易佣金,可能构成非法经营。
责任认定的法律挑战与平台监管建议
白耀华律师进一步阐述了在基金博主建议导致粉丝亏损的情形下,责任认定的问题。他指出,粉丝在追责时面临诸多法律难题,包括因果关系证明、过错认定等复杂问题。根据风险自担原则,如果博主已提示风险并且投资者自愿跟投,则可能适用“买者自负”的法律原则。但若博主存在虚假宣传或误导性陈述,则可能承担侵权责任,并且如果博主未取得相关资质推介基金,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
此外,白耀华律师还提出,作为内容分发和流量变现的受益方,社交平台应当承担一定责任。如果平台明知博主行为不当而未采取有效措施,可能会被追究补充责任或连带责任。因此,他建议,社交平台应建立“事前资质审查、事中动态监测、事后举报处理”的机制,避免因平台算法推荐放大违规内容的传播。
随着基金理财社交化的趋势不断发展,合规风险和法律责任问题愈加突出。白耀华律师通过本次采访指出了社交平台和博主在投资推荐中的合规责任,并为平台监管提出了实用的建议。希望通过法律合规的引导,帮助更多投资者理性决策,同时也推动社交平台在内容管理上的持续优化和法律风险的有效管控。
律师简介
白耀华 | 高级权益合伙人
白耀华律师现任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权益合伙人、德和衡研究院上海分院院长,同济大学人工智能博士,中国浦东——剑桥大学涉外法治合作班访问学者,上海市律师协会第十一届、十二届体育业务委员会委员,兼任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实训中心导师,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方调解中心特邀调解员。
近年来,白耀华律师深耕人工智能、新科技等新型法律业务,办理了一大批金额标的大、社会影响广泛的“首起”或重大疑难案件,具有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为众多知名企业和高净值财富人群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解决方案。
白耀华律师以其专业素养和卓越能力赢得了广泛赞誉,白律师丰富的执业经验使其成为众多客户和机构信赖的律师,连续当选《商法》(CBLJ)The A-List 法律精英:中国业务律界精锐,并被评选为汤森路透《亚洲法律杂志》(ALB)客户首选律师,legal one 实务精英,GRDC中国优秀青年律师,Benchmark Litigation 上海地区商业争议业务领域榜单—德和衡牵头合伙人、法制日报社和中国政法大学评选的“推进立法与法治政府建设提名案例”—德和衡牵头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