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国务院于2015年8月9日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国发〔2015〕44号,以下简称“意见”),一文激起千层浪,改革、规范、引导和确立了药品医疗器械行业的新发展方向,五个主要目标的制定(提高审评审批质量、解决注册申请积压、提高仿制药质量、鼓励研究和创制新药、提高审评审批透明度)让中国创新药企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笔者也有幸参与和见证了中国医药企业(创新药公司及CRO/CDMO公司)在新时代的发展。在《意见》发布八周年之际,笔者将会推出系列文章,从法律层面解读中国医药企业所涉及的法律文件以及合规风险防范。
纵观全球医药行业的发展,江湖上素来有“双十定律”之称,即“十年研发投入、十亿美金支出”。对于高投入、周期长、风险大的医药行业,医药许可交易(License-in/out)成为医药行业较为流行且特有的交易模式。
在中国政策红利、创新药企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国内近年来医药许可交易(License-in/out)也进入持续活跃状态,笔者有幸深度参与多份许可协议的起草、谈判和修订。本文将以医药许可交易(License in/out)协议框架来进行逐条解读,梳理许可交易背后的法律和商业逻辑,以期抛砖引玉。
医药许可交易(License-in/out)复杂多样,标的金额高、交易周期耗时较长,受限于文章篇幅,本文仅就医药许可协议的大致框架作了罗列和解读,尚有很多商业及法律关注点未展开。笔者将会对本框架作不定期修订,欢迎各位读者添加下方笔者微信共同交流!